近期不少朋友反映遭遇电话或短信轰炸,这种现象通常是个人信息泄露或恶意软件导致的。攻击者通过自动化工具在短时间内向目标号码发送大量验证码、广告或骚扰信息,甚至连续拨打电话,严重影响正常生活。常见原因包括:注册不正规网站泄露手机号、点击钓鱼链接、使用破解软件等。了解根源后,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。
若已遭遇轰炸,首先可启用手机的“防骚扰”功能(如小米的来电拦截或华为的智慧识别),将陌生号码自动屏蔽。其次,联系运营商客服(移动10086/联通10010/电信10000)申请开通“高频呼叫防护”服务,部分运营商还能临时关闭短信接收功能。此外,建议暂时关闭微信、支付宝等App的手机号搜索功能,避免攻击者通过关联账号进一步骚扰。
为防止再次被轰炸,需加强个人信息保护:避免在非必要平台填写真实手机号,注册时可使用副号或虚拟号码(如阿里小号)。定期检查手机权限设置,禁止可疑App获取通讯录或短信权限。对于重要账户(如银行、社交平台),建议开启二次验证,并定期修改密码。若怀疑信息被贩卖,可通过“12321网络不良信息举报中心”投诉。
若骚扰持续且影响严重,可保存通话记录、短信截图等证据,向公安机关报案。根据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第42条,恶意骚扰他人可能面临拘留或罚款。此外,可通过民事诉讼要求精神损害赔偿。平时也要注意保留与骚扰相关的所有证据,包括对方号码、骚扰内容及时间点,以便后续维权。
除了手机自带功能,还可安装专业拦截软件(如腾讯手机管家、360卫士),设置关键词黑名单(如“验证码”“退订”)自动过滤垃圾短信。iOS用户可通过“勿扰模式”限制非通讯录来电,安卓用户可借助Tasker等自动化工具实现更复杂的拦截规则。但需注意,此类工具需谨慎授权,避免安装来路不明的应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