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逢元宵佳节,亲朋好友间互发祝福短信本是传统习俗,但近年来,“短信轰炸电话”却成了令人头疼的问题。这类工具或服务能在短时间内向同一号码发送大量短信或拨打电话,轻则干扰正常通讯,重则涉嫌违法。许多人因误点不明链接或下载恶意软件,导致手机被“轰炸”,不仅影响节日心情,还可能泄露个人信息。
短信轰炸通常利用网络平台的漏洞或自动化脚本,通过伪造IP地址或批量注册账号,向目标号码高频发送验证码、广告或垃圾信息。部分黑产团伙甚至提供付费“轰炸服务”,声称可“报复”他人。实际上,这类操作多依托境外服务器,追踪难度大,但受害者可能面临通讯瘫痪、隐私曝光等风险。
若遭遇短信轰炸,可立即开启手机的骚扰拦截功能,或联系运营商启用“应急防护服务”。平时需谨慎点击陌生链接,避免在非正规网站填写手机号。对于节日祝福,建议通过官方社交平台发送,减少信息泄露渠道。此外,若骚扰持续,应保留证据并向公安机关举报。
根据《网络安全法》,恶意短信轰炸属于违法行为,最高可面临10万元罚款或刑事责任。公众需提高警惕,同时避免因好奇或报复心理尝试类似工具。元宵节的温馨氛围不应被技术滥用破坏,理性沟通才是传递祝福的最佳方式。
上一篇:借款电话轰炸:原因与应对全解析
下一篇:分手电话轰炸:执念与自救指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