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电话轰炸成为困扰许多人的问题。不法分子通过高频呼入、隐藏号码或语音机器人等手段,对目标进行骚扰甚至敲诈。常见的攻击形式包括:短时间内连续拨号导致手机瘫痪、冒充官方机构诱导转账,或利用“呼死你”软件实施报复。受害者轻则通讯中断,重则财产受损,甚至因心理压力引发健康问题。
接到陌生号码频繁呼入时,需警惕是否遭遇电话轰炸。典型特征包括:同一号码多次未接来电、每次响铃时间极短(如1-2秒)、来电显示为非常规数字(如“000”开头)。部分攻击会伴随短信威胁,或要求回拨高额收费号码。若发现手机突然卡顿、发热,也可能是因高频呼叫导致系统过载。
遭遇骚扰时可采取三步应对:首先,启用手机自带的“拦截陌生号码”或“勿扰模式”;其次,通过运营商开通“高频骚扰电话防护”服务(中国移动/联通/电信均提供);最后,保留通话记录并向12321网络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投诉。对于情节严重者,可直接报警并依据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追责。注意:切勿下载非正规的“反轰炸”APP,以免泄露隐私。
需特别提醒的是,部分受害者会尝试“以暴制暴”使用轰炸软件反击,但此类行为涉嫌违法。根据《网络安全法》,任何未经许可的通信干扰均属违规,即便出于自卫目的也可能面临处罚。维权应通过合法渠道,如保存证据后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,要求骚扰者赔偿精神损失及通讯费用。
预防胜于补救:避免在非必要平台预留真实号码,网购时可使用“隐私号”服务;定期更换银行、社交账号的绑定电话;关闭手机“响一声铃”功能以减少骚扰成功率。同时提高防诈意识,对索要验证码、要求屏幕共享的来电一律拒接。
下一篇:没有了!